您好,欢迎来到深圳市智慧城市产业协会
深圳市智慧城市产业协会
最新公告:
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数字深圳蓝图愈发清晰赋能数字经济,共创智慧未来 | 第12届中国智慧城市高峰会在深圳举行2023第12届中国智慧城市高峰会即将开幕2023世界数字城市大会向您发出邀请!关于征集智慧城市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的通知
当前位置:深圳市智慧城市产业协会 » 智慧社区 » 构建基于大数据生态架构的小区治理新模式

热门文章

最新发布

智慧社区

构建基于大数据生态架构的小区治理新模式

时间:2022-04-25 16:30 浏览:1718 来源:骆冰
摘要:智慧小区是指通过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整合区域内人、地、事、物、组织等资源,以智慧安防小区管控系统为支撑,依托各类前端感知设备建设,推动小区综合治理现代化,促进小区治安管控、便民服务智能化的一种新型社区治理模式。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小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和社会治理的基础环节,其治理水平将直接关系社会治理能力。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区治理的重点正由防范外来侵害向内部基础要素管控转变,因此筑牢基础要素管控这一环节,已成为小区治理的关键。


  一、智慧小区的建设背景及含义


  (一)建设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车、物流动快、数量大,传统的小区治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短板、痛点日益凸显。比如小区人口流动性大、基础要素管理难度高,缺乏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小区治安防范水平不高,基础安防设施薄弱,缺乏建设方面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面对新的风险隐患,小区信息研判预警能力不足,无法实时掌握小区状况;采集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鲜活性不强,标准不统一;服务能力不高,便民惠民应用未能有效推广;相关制度机制不完善,可持续的建设运行模式尚未形成等。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已成为青岛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手段,推动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系统性重塑、整体性变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含义。智慧小区是指通过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整合区域内人、地、事、物、组织等资源,以智慧安防小区管控系统为支撑,依托各类前端感知设备建设,推动小区综合治理现代化,促进小区治安管控、便民服务智能化的一种新型社区治理模式。


  1650875230357406.png


  二、智慧小区的设计理念


  智慧小区的设计理念关系到系统的建设成效和未来发展方向,因此在设计之初,就应树立清晰的设计理念。


  (一)大数据理念。智慧小区的本质就是通过对小区人员、车辆、房屋、单位等大量数据的采集、分析、挖掘,推动小区治理向智能化、信息化、精细化发展。因此在智慧安防小区设计中,应将大数据思维贯穿于前端布建、架构设计、应用开发等各个环节,构建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现代小区治理体系。


  (二)开放共享理念。智慧小区的设计,即要解决不同品牌、型号、类型的产品集成整合的问题,又要面临未来业务革新、技术创新带来的快速迭代演进的需求。因此,需要从设备接入、数据共享、应用拓展等多个维度进行开放设计,确保系统高兼容、可扩展、易维护。


  (三)以人员管控为核心理念。基础要素中,“人”是最活跃、最不可控的因素,解决好“人员动态管理”问题是基础要素管控的关键环节。在系统功能设计上,应紧紧抓住“人”这一核心要素,通过采集人员以及与人员密切相关的车辆、房屋、手机等多维信息,最终实现对人员属性、行为、轨迹、社会关系的精准管控。


  (四)经济实用理念。智慧小区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何既满足小区治理需求,又降低小区资金投入成为大范围推广智慧安防小区的一大难题。在设计中,应尽可能地从利用现有设备资源、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科学配置算法算力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确保建设效益最大化。


  三、智慧小区的组成


  智慧小区主要由感知前端、传输网络、小区安全防范管理系统和公安智慧安防小区管控系统等部分组成。


  感知前端是智慧小区的基础,主要包括人脸识别、车辆识别、人脸智能门禁、视频监控、WIFI探针、手机热点、周界报警、住户报警、电子巡查、RFID(电子标签)、消防监测、能源(水/电/气/暖)监测等,实现对小区人、车、房、单位、能源、地理信息、民生服务信息等基础要素的动态感知和全息采集。


  智慧小区涉及的传输网络包括公安网、感知网、政务网、互联网、局域网、移动信息网等,是各类数据采集、存储、解析和共享的网络通路,为视频、图像、结构化等数据的安全接入、实时传送和互联互通提供网络传输保障。


  小区安全防范管理系统一般部署互联网或局域网,是为小区物业、居民提供管理服务的信息化系统。一方面,接入人脸识别、车辆识别、人脸智能门禁、视频监控、报警等前端感知设备,并将各类信息进行本地存储、显示、控制和管理,为小区治安防范、住户管理、车辆管理、访客管理、收费管理、便民服务等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按照统一规范标准将采集的人员、车辆、房屋、视频、门禁等数据实时上传至公安智慧安防小区管控系统,为公安机关打防管控提供数据支撑。


  公安智慧小区管控系统是智慧小区的“大脑”,负责汇聚小区上传的各类数据,并与公安业务数据深度碰撞融合,分析挖掘人员、车辆、物品等目标时空规律和关系模式,为反恐维稳、指挥处置、治安防控、侦查破案等公安实战提供应用支撑。

1650875381418912.jpg


  四、感知前端设计


  感知前端设计应立足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治安管控实际,按照分层布设、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分类管控的原则,统筹规划,科学设置,构建小区周界、出入口、公共区域和楼栋住宅四道数字防线,实现对人、车、物的全维感知、智能识别和全程追踪。


  (一)周界。周界作为小区的最外围屏障,主要作用是防止人员非法入侵。建设中,应依托周界物理设施(围墙、栅栏等)安装入侵探测装置,对入侵行为进行感知、报警。


  目前,可用于周界防范的探测设备较多,比如主动红外探测器、泄露电缆、震动报警器、电子围栏、视频侦测等。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雷达探测技术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周界防范,其不仅能够对入侵行为进行实时报警,还能够在发生入侵之前对周界附近的人员进行定位、测速和行为预判,有效提升了周界预测预警的能力。


  (二)出入口。小区出入口是人员、车辆集中通行的区域,是小区管控的重中之重。为了提升小区出入口管控精度、提高前端感知设备采集率,应将人员、车辆出入口分开设置,进行分别设计。


  1、人员出入口。可以采取人脸门禁、“人脸识别摄像机+普通门禁”、人脸识别闸机等方式对人员出入口进行管控。相比较而言,人脸智能门禁成本较低,采集的图像大多是正脸,图像辨识度较高,适合新建、改建的智慧安防小区。“人脸识别摄像机+普通门禁”成本适中,采集的图像受外界光线、抓拍角度、人员配饰、表情等因素影响较大,图像辨识度一般,适合改建的智慧安防小区。人脸识别闸机采集的图像大多是正脸,图像辨识度较高,但建设成本较高,改造难度较大,适合新建的智慧安防小区。


  2、车辆出入口。应根据小区物理封闭情况,选择不同的感知设备。对于封闭式小区,可以安装智能车辆管理系统,利用车辆道闸、抓拍机等设备,对出入车辆进行通行控制和图像抓拍。对于开放式小区,可以在小区外围边界出入道路路口安装微卡口或全结构化摄像机,实时掌握车辆出入情况。


  (三)公共区域。主要指小区内部道路、广场、中心活动区、车辆/非机动车集中停放区等。通过布设感知设备,实现对小区内部人、车、物等信息的全方位采集。


  1、视频监控。在内部道路、广场、中心活动区、车辆/非机动车集中停放区等区域安装视频监控,构建视频监控网络,实时监控人员、车辆活动情况。


  2、WIFI探针、手机热点。在内部道路、中心活动区、小区出入口等部位设置WIFI探针、手机热点,采集重点人员手机信息。建设中,应将WIFI探针、手机热点与人脸识别设备、车辆识别设备或视频监控同杆安装,这样就可以通过时空关联算法实现手机信息与人员身份的关联绑定。


  3、RFID(电子标签)。在非机动车集中停放区、小区出入口等部位设置RFID识读设备,对载有电子标签的非机动车进行识别定位,提升车辆防范能力。


  (四)楼栋住宅。


  1、楼栋出入口。依托楼栋单元门安装人脸智能门禁,对进门人员进行通行控制,并实时采集人脸图像,提升人员动态管控能力。


  2、居民家庭。利用室内红外报警器、幕帘式报警器、门(窗)磁等探测设备对居家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保障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对于独居老人、孤寡老人等特殊人员,可以在家中安装紧急求助装置,遇有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发出语音求助。


  除上述建设内容外,还需结合小区管理实际,有针对性的安装消防、电压、水压、井盖及能源(水/电/气/暖)探测设备,实时采集相关数据,动态监测火灾、漏电、漏水、井盖位移等事件,提升对小区各类安全隐患的防范能力。

1650875327394121.png


  五、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功能设计应以服务实战为导向,通过建立服务实战的分析模型和应用模块,为各警种提供丰富、便捷、智能的智慧应用,全面提升小区综合治理能力。


  (一)小区态势监测。通过对各类数据的分析研判,实时掌握小区基础要素、感知数据、预警信息等情况,分析出小区人口结构、人员变动、房屋属性、车辆来源地、高危人员等信息,实现对小区风险态势的动态监测。


  (二)实有人口管理。以现有小区户籍人口数据库为基础,依托各类感知设备对小区人员出行频率进行分析,形成小区疑似未登记流动人口、小区疑似已离开未注销流动人口、小区户籍人口人户分离等信息,并将信息及时推送社区民警跟踪核查,实现对小区实有人口信息的及时更新和动态管理。


  (三)重点人员管控。重点人员管控是小区治理的关键。通过建立完善小区重点人员目标库,利用各类感知设备记录重点人员日常活动规律,及时掌握重点人员的行踪轨迹。同时,建立重点人员管控模型,分析出重点人员脱离管控、行为异常、重点人员聚集等信息,实现对重点人员的异动预警。


  (四)重点房屋管理。以现有房屋数据库为基础,依托感知设备和水电气暖等能源数据,对房屋能耗、出入人员数量、人员属性等进行分析研判,形成群租房、日租房、网约房、空置房等重点房屋信息,实现对房屋的精准管理。


  (五)打击违法犯罪。依托系统对在逃人员、重点嫌疑人员的人脸、车辆、手机等信息进行布控,一旦触网即刻报警。建立预警模型,分析出昼伏夜出、频繁夜出、夜不归宿、疑似盗窃、外来人员徘徊等形迹可疑人员,并将信息自动推送辖区派出所核查,实现对违法犯罪的精准打击。


  (六)便民惠民服务。在基础要素管控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便民服务功能,实现“智能管控”向“便民服务”延伸。例如,研发智慧安防小区App,实现出入境、户籍等业务网上预约申报,交通违章等网上查询和缴费,治安信息及时推送等;布设高空抛物监控、为特殊人员佩戴智能手环、设置电动车充电桩等感知设备,多层次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建立特殊人群预警模型,对久未出现的孤寡老人、单独离开小区的幼童等进行预警,实现区域看管等。

深圳市智慧城市产业协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6
电话:+86-0755-88309165 传真:+86-0755-88309166 邮箱:ssciamsc@163.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6025号英龙大厦4楼
备案号:粤ICP备160406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