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深圳市智慧城市产业协会
深圳市智慧城市产业协会
最新公告:
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数字深圳蓝图愈发清晰赋能数字经济,共创智慧未来 | 第12届中国智慧城市高峰会在深圳举行2023第12届中国智慧城市高峰会即将开幕2023世界数字城市大会向您发出邀请!关于征集智慧城市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的通知
当前位置:深圳市智慧城市产业协会 » 行业要闻 »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向纵深探索,多城持续布局

热门文章

最新发布

行业要闻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向纵深探索,多城持续布局

时间:2022-05-16 10:12 浏览:982 来源:经济参考报
摘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向纵深探索。在完成最初的数字技术底座搭建之后,各个城市开始深度挖掘彰显自身特色的智慧能力:深度学习、数据大脑、文化底蕴……让未来智慧城市不再“千城一面”。这种开创性的探索必然将翻开我国乃至世界智慧城市建设的崭新篇章。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向纵深探索。在完成最初的数字技术底座搭建之后,各个城市开始深度挖掘彰显自身特色的智慧能力:深度学习、数据大脑、文化底蕴……让未来智慧城市不再“千城一面”。这种开创性的探索必然将翻开我国乃至世界智慧城市建设的崭新篇章。


  成都:“智脑”赋能超大城市治理


  依托智能计算、云上AI大数据和应用能力以及智慧城市多场景内容,现实城市与数字孪生城市互动,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社会诉求“一键回应”、生活服务“一码通城”、风险防控“一体联动”、产业发展“赋能提质”……在四川成都,智慧城市赋能的新图景正逐步变为现实。

1652667047881584.jpg

  截至2021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为2119.2万人,较10年前增加超600万人,机动车保有量超过630万辆,轨道交通里程超550公里,燃气管线3.46万公里,加油加气站937座,在建工地3320个,高层及超高层建筑超1.15万栋,电梯超18万部……在城市管理者看来,庞大的数据无一不指向现代超大城市治理中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超大城市面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安全生产等各种治理风险,但过去我们建设的智慧城市并不够‘聪明’。”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院院长申恒涛表示,“面对数据技术孤岛、重复建设、缺乏长效机制、没有产业带动效应等问题,新型智慧城市需要更加聪明的‘大脑’。”


  3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建部联合印发《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下称《方案》),明确了成都建设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构筑智慧化治理新图景的五项具体任务:建设“城市数据大脑”、推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行公共服务一网通享以及推行社会诉求一键回应。


  “这些任务就是成都打造城市治理现代化示范区的具体抓手,也是‘智慧蓉城’建设的核心使命。”成都市政务服务管理和网络理政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成都印发了《智慧蓉城运行管理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将建设智慧蓉城运行管理平台、城市运行数字体征体系、市域物联感知体系等6类共享性基础平台和支撑体系,以疫情防控、交通管理、应急管理、生态环保、智慧社区等当前急需完善的八大领域为重点,完善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体系,推进提升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通享、一键回应能力。


  建设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示范区,使城市治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这意味着不仅是城市的“神经末梢”越发智能、安全,将视线拉升至整个成都,“城市大脑”的不断强大,也要构建起全天候全时段在线监测、分析预测、应急指挥的智能城市治理运行体系。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日均交换数据3800万条,累计共享数据500亿条;市网络理政中心汇聚政府、企业和社会数据65亿条,接入30万路视频和物联感知终端,开展数据融合应用,形成“城市数据大脑”雏形,初步建立以“一网统管”为目标的城市运行管理机制……截至目前,成都全市统一的政务云平台已承载市县两级1500余个非涉密应用,基本实现政务基础平台统建共用。


  5月10日,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成都智算中心”正式上线运行,将为“智慧蓉城”行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智能化升级,提供端到端全栈场景化服务能力。


  据了解,成都智算中心建设了人工智能算力平台、城市智脑平台和科研创新平台等三大平台。其中,人工智能算力平台采用基于昇腾AI基础软硬件的AI集群,算力达到300 PFLOPS FP16,相当于15万台高性能PC的计算能力。而城市智脑平台则基于华为云,打造智慧蓉城城市云底座,承载交通、安防、医疗、政府、应急、教育、环保、遥感及互联网等行业应用。


  “作为智慧城市的数字底座,城市数据大脑通过智能算法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计算,驱动数据流通应用,形成面向各个领域、各个场景、各种事件处置的‘思考’能力,推动城市运行从事后统计向事前预测、从被动处置向主动发现转变,从而增强城市整体运行管理、决策辅助、应急处置能力。”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副局长李岗介绍。


  “我们与华西公用共同打造的鸿医云平台,面向华西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提供专业级数字化医疗健康服务;联合成都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推进成都智慧交通建设,将提升城市通勤效率和交通治理现代化水平。”华为云川藏区域总经理王昆提到,华为目前在全国已经建设超过600个项目,通过“一城一云”云原生城市建设新范式,依托云上AI、大数据和应用能力,不断赋能智慧城市多场景应用,实现政企行业数据汇聚,数据要素流通,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产业智能化升级。


  “让人工智能底座与‘智慧蓉城’应用结合,非常具有前瞻性。”华为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鲁勇在上线仪式上谈到,作为新型算力公共基础设施和赋能平台,成都智算中心是加速AI产业化和产业AI化的重要战略支撑,对构建“东数西算”数字经济新型区域联动格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苏州:千年古城求索智慧转型


  从“一网通办”到“城市大脑”、从AI识别到自动驾驶、从智能制造到智慧农业……苏州近年来努力求索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随着越来越多应用场景融入城市肌理,智慧苏州成为市民可感可触的现实存在,千年古城焕发别样光彩。

1652667071865037.jpg

  场景多元 有深度有温度


  第一次来到苏州市相城区的人们,往往会惊讶地发现,这里穿梭的不少车辆外观奇特:出租车顶部多了一个凸起的圆形装置;一些公交车上,司机“脱把”驾驶;路边的保洁车,驾驶舱“不翼而飞”……其实,这些都是自动驾驶车辆。


  2020年,相城区启动国家首批、长三角地区唯一的5G新基建车联网建设,建成高等级智能网联道路超60公里,安装了400多套感知设备,打造了近50种车路协同应用场景,智能网联道路在区域内实现5G全覆盖。如今,早上搭乘自动驾驶公交车上班,中午时分到写字楼门口的无人配送车上取外卖,这样的智慧生活场景逐渐成为新常态。


  自动驾驶技术在相城区的普及,是苏州智慧城市建设的缩影之一。走进苏州市姑苏区中街路社区“巷管家”调度指挥中心监控室,智来5G安防云平台上的数据实时更新,负责人张鸣泽忙碌地接打电话,指挥调度。张鸣泽说,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和集成创新,这里实现了对整个服务区域的日常监测和应急调度,燃气泄漏、杂物堆放、乱涂乱画等隐患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置。


  产城协同 可支撑可持续


  我国广泛使用的智慧城市发展战略主要分为四类:为市民提供智慧的城市生活方式;发展智慧产业;应用智慧技术和设施;建设创新型城市。苏州将上述四大战略与城市禀赋紧密融合,形成具有产业支撑、智慧反哺的可持续产城协同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初期,苏州以纺织、钢铁、机械及面广量大的代工企业为支柱,创造了经济发展奇迹。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崛起,苏州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快转换赛道,抢先布局数字产业发展,在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逐渐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首批5G网络试点城市、央行首批数字货币试点城市、江苏省首个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区。


  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层出不穷,源于苏州高度发达的数字经济硬核支撑。统计显示,相城区集聚车联网企业150多家,吸纳产业人才约3000名,产值近200亿元,是我国少数覆盖“车”“路”“网”全产业链的区域之一,也是国内车联网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苏州工业园区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截至2021年底,集聚人工智能产业相关企业近千家,产值超600亿元,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智慧城市反哺产业发展,两者互为协同,共同构建可持续的良性生态。


  2021年1月,《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对外公布,旨在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转型,打造城市数字治理标杆和促进数字化产业发展。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主任金俊植认为,此举将进一步促进苏州智慧城市建设与产业协同,加快推动转型升级,提升产业能级。


  文化赋能 显特色向未来


  技术的迭代更新,加快了智慧城市建设,也对智慧城市探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业内人士认为,眼下构建新型智慧城市,技术因素正趋于淡化,经济和社会层面的重要性尤为凸显。一位受访的当地官员表示,地方历史和文化是增强智慧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苏州智慧城市建设未来的探索方向是将城市文化融入技术之中,彰显自身特色。


  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智库主任、博士生导师宋瑜认为,打造江南文化标识的智慧旅游有望成为苏州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力方向。苏州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存丰富,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融合了自然与人文的苏式生活方式对旅游者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然而,如何凝练江南文化IP内核,打造深度体验江南文化的数字文旅产品,实现情境艺术与消费者情感共鸣,仍有待突破。


  业内人士建议,可探索开展数字赋能专项行动,对现有城市资源进行全面数据化改造,打造苏州智慧城市品牌。金俊植认为,苏州还可为智慧城市建设注入水韵文化内涵。他说,苏州水网密布,是蜚声海内外的“东方威尼斯”,可依托高度发达的自动驾驶技术引进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新型水上交通系统等,赋予水韵文化智慧灵魂。


  深圳:创新之城提升深度学习能力


  在高科技企业云集的深圳,华为、腾讯、中国平安等本地“大厂”的技术外溢,为深圳带来了各种各样、各具优势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从创新之城迈向智慧之城,深圳有着独特优势。

1652667109707742.jpg

  当前,深圳提出打造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市民三位一体的数字深圳,助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规划,到2025年,深圳要建设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城市智能体,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城市典范。


  “大厂”云集显现独特优势


  读取1000张医疗影像数据需要多久?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得益于F5G全光网络的建设,这一速度从过去接近30秒缩短到1秒钟,阅片效率提升了30倍。


  F5G全光网络,是以全光纤连接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光通信技术。来自华为公司的前沿技术,让医疗影像系统“秒看”成为现实,克服了传统网络在部署、运维和网络性能上的劣势,实现了高效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互联,医院网络故障率下降99%,运维效率提升60%。


  配备常规视角相机、鱼眼相机、惯性导航等设备的巡检车辆,只需要正常行驶,惯性导航就可以收集车辆震动的数据,利用机器学习识别出道路坑洼的具体情况——这是腾讯公司研发的道路智能巡检方案,目前已经在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福田管理局的管辖路段开展应用。数据显示,利用这种智能方案,巡检效率提升了10倍,单条道路一次巡检的路害识别率达到90%,两次巡检识别率接近100%。


  在深圳,集路灯、充电桩、5G基站、交通信号灯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杆正加速普及,实现城市整体运营降本增效;在智慧水务方面,智慧水库管理利用5G网络、无人船、人工智能等技术设备实现了全自动监测报警、精准指挥、高效巡查;在深圳机场,仅凭一张脸就可以畅行无阻,旅客可全流程自助乘机。


  “我们希望通过数字技术把城市打造成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温度的生命体。”平安智慧城市公司联席总经理胡玮说。由平安智慧城市公司承建的“i深圳”App是深圳市统一政务平台,可以调取结婚证、身份证、计划生育证明、职业资格证书等一系列电子证照,人们通过一块小小的屏幕就可以办理深圳95%以上的个人事项和60%以上的法人事项。


  国资入场聚焦专业化运营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各自为政、数据安全、重建设轻运营等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专业化运营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深圳探索以国资国企为主体平台,进一步集成先进技术,以专业化运营方式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和运转效能。


  原有的82套系统、原本分散在各部门的100多类业务数据和38万多路视频数据,在这里整体接入了三维可视化地图,构建了200多项城市生命体征监测一级指标,为城市管理提供“一图全面感知、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的智慧化管理服务能力。


  这是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运营的“城市数字大脑”。为打造更高水平的智慧城市,2019年8月,深圳成立了国资背景的智慧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围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城市大脑等领域,开展国资国企大数据中心建设、城市智慧场景应用挖掘等相关业务。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为智慧城市项目提供标准的、统一的‘五通一平’服务。”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五通”指的是以新基建为主的“硬基础”互通;城市大脑、数字孪生基础平台的“软设施”互通;数据、技术、应用三方面“标准”互通;网络空间、信息安全、自主可控技术的“安全”互通;以智慧城市运营中心为载体,统一协同联动、指挥决策、应急处置的运行“机制”互通。“一平”指的是“平整数据”,推动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的标准统一以及开放共享。


  目前,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已与腾讯公司、紫光集团等头部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从智慧城市基础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汇聚、分析、决策、应用和发布等环节开展数据全生命周期的运营管理,推动深圳各个市属国企数字化转型。


  打出智慧城市政策“组合拳”


  中国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报告》显示,深圳与北京、上海同属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第一梯队,在城市战略、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该报告分析认为,这些优势与当地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高强度投入直接相关。


  近年来,深圳密集出台有关智慧城市的政策,并逐步形成体系。最新发布的《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圳要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公共服务“一屏智享”、城市治理“一体联动”、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筑牢网络安全防护“防火墙”五个方面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不过,在深圳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立法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22年1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正式施行,内容涵盖了个人数据、公共数据、数据要素市场、数据安全等方面,是国内数据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地方法规。此外,深圳还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多个新兴领域探索立法。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显示,2022年深圳将继续审议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数字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等法规。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表示,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进一步明确了数据流通和使用各方的责任,为数据合法合规的生产、流通和使用保驾护航,对于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深圳市智慧城市产业协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6
电话:+86-0755-88309165 传真:+86-0755-88309166 邮箱:ssciamsc@163.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6025号英龙大厦4楼
备案号:粤ICP备160406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