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深圳市智慧城市产业协会
深圳市智慧城市产业协会
最新公告:
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数字深圳蓝图愈发清晰赋能数字经济,共创智慧未来 | 第12届中国智慧城市高峰会在深圳举行2023第12届中国智慧城市高峰会即将开幕2023世界数字城市大会向您发出邀请!关于征集智慧城市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的通知
当前位置:深圳市智慧城市产业协会 » 智慧社区 » 当AIoT杀入社区围墙,开启数据驱动物业新模式

热门文章

最新发布

智慧社区

当AIoT杀入社区围墙,开启数据驱动物业新模式

时间:2020-07-28 15:26 浏览:2784 来源:雷锋网
摘要:近两年,由于城市“精细化管理”需求被明确提出,社区作为最小单元被格外重视,也由此,围绕智慧社区的庞大产业链出现。

1595920799220554.png

    “数据驱动社区,意味着人工干预的逐渐退出,具体事件由数据去指挥设备完成,这既能将物业成本大大降低,也能把物业服务做到极致。这才是真正的数据驱动的物业新模式。”一应科技CTO陈建勋如此感慨。一应科技是一家创始团队与长城物业合资的服务于地产、物业和园区的科技型公司——他们是今天智慧社区领域的典型企业。

    

    近两年,由于城市“精细化管理”需求被明确提出,社区作为最小单元被格外重视,也由此,围绕智慧社区的庞大产业链出现。

    

    我们也注意到行业一笔接着一笔的大投资并购出现,比如京东战略投资特斯联,特斯联深度绑定力维智联,奥园健康收购乐生活,美地置业入股欧瑞博,碧桂园服务(原碧桂园物业)数年砸下5个亿,一流的AI独角兽们全部将视觉算法能用在了社区场景……

    

    在地产经济、政府治理逻辑变化、疫后重建的当下,社区治理引发了人们的重视。另外,城市居民80%的时间都在社区里,在这里寻找增值的空间成为市场化经济的必然。近日,一应科技就与公有云厂商UCloud达成了一项合作,推出一套全新的AIoT智慧社区解决方案,成为了当前智慧社区建设力量的一个典型与缩影。

    

    谁在主导社区智慧化?

    

    通常,在社区场景下,实际上存在几个利益相关体。比如物业公司、业委会、地产公司、互联网厂商、IT硬件厂商等,他们围绕着主导权的问题“明争暗斗”。

    

    但实际上,在一应科技CTO陈建勋看来,真正对智慧社区解决方案进行投入的(即买单方),主要有四个方面:

    

    (1)地产公司。地产行业从黄金时代到青铜时代,“智慧社区”的概念成为了地产公司开发新楼盘时争相植入的概念,有利于提升其楼盘单价,即所谓“差异化营销”。

    

    (2)物业公司。一类是地产背景的,一类是纯市场化的。有地产背景的随着标签化后,在资本市场可以得到更多青睐,直接反馈就是高估值。纯市场化的物业公司则是为了降本增效,提高客户满意度,追求品牌价值和经济价值。

    

    (3)政府。疫情爆发大大推进了政府对于社区治理的看重,在不久的奖励啊,振幅会将社区治理纳入社会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愿意给与政策和资金去辅助社区改造,树立标杆。

    

    (4)社区O2O。社区场景下,O2O就是最后1.5公里,这些服务商杀入社区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流量,实现营销价值最大化,商业变现。不过,他们也愿意投入一部分来改造社区,能够让社区的流量进入到它的业务版图中。

    

    在众多的力量面前,博弈是不可避免的,而这种博弈的过程则是一场资本与资源的厮杀。

    

    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综合性的科技公司能够把所有的设备、所有的场景能够串接起来,要想实现这样的目的,对科技公司的要求非常高。


    首先要懂物业场景,很多科技公司在这一关就被淘汰了;其次是必须要有全套的技术方案,形形色色物联设备和特殊的业务应用软件,好的方案必须软硬兼通;最后是方案有足够高的性价比,便于买单者选型。

    

    基于这些要求,目前智慧社区还在跑马圈地的阶段。即使是类似碧桂园服务这样的公司花了数亿的资金“补充弹药库”,也无法短期内砸出来一个巨大无比的“理想国”。

    

    社区难言之隐与破解之法

    

    谈到社区阵痛,人们脑海里会浮现很多关键词,但在硬核科技全面入局改造期,最关键的是人才稀缺、数据难以打通。

    

    陈建勋介绍,传统物业领域的人才标准,基本上不具备科技的基因在里面,所以想从现有的物业专家里找到一个懂科技的,很难。

    

    首先物业的薪酬体系与科技公司的完全是两个概念,其次科技人员是需要扎堆生存的——这两个矛盾注定了传统物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稀缺。

    

    而一应科技有其特殊性。

    

    据了解,一应科技是一家全面市场化的公司(外部市场化销售额占比近八成),背后有连续12年市场化第一的长城物业作为行业知识的输入方,一应科技的创始团队均来自于世界500强科技公司,在IT能力上与BAT、UCloud等保持合作,公司还与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保持深度接触。

    

    产品上,他们主打双品牌。一个是一应云SaaS平台,一个是超智慧品牌,服务头部企业,打造私有化完整的解决方案。

1595921050324963.png

    一应科技副总裁&CTO 陈建勋

    

    陈建勋提到,一应科技是科技公司的架构,薪酬模式也完全是科技公司的薪酬体系。

    

    对于数据打通问题,实际上除了自身科研能力的打磨以及“招兵买马”式的人才吸引政策,一应科技选择了UCloud这样的第三方公司进行合作互补。

    

    就在近期,双方联合推出的AIoT“全要素”智慧社区解决方案,其目的就是直指九大类设备云端互联,数据归一。

    

    具体来看,这套方案涉及智慧门禁、智慧停车、视频监控、消防用水监测、用电监测、智能照明、安全防范和智能家居等场景,基于UCloud提供的整个UIoT-Core物联网通信云平台,一应科技快速完成了九大类设备的接入,做到了设备快速简单的接入,快速支持上层的各类应用系统的开发,促使各类应用系统实现联动。

1595921081902093.png

    实质上,UCloud 为此搭建的是一个物联中台。

    

    据UCloud 物联网平台负责人钱波介绍,UIoT Core物联网通信云平台解耦了设备接入和应用开发,建立物联中台,物联中台的南向数据接口统一了网关设备和子设备接入,北向数据接口统一了暴露给应用层的调用规范,通过云边协同实现子设备驱动与配置下发,大大简化了维护成本。

    

    比如,消防方面,这套方案可实时监测社区消防水压力变化及水位是否正常,远程传输消防水压情况等功能,从而确定水压的正常与否,确保消防供水设备正常运行;用电方面,监测配电房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正向有功等信息,进行能耗分析,并给出异常告警。

    

    简单理解,这就相当于给社区装上了听诊器,随时感知社区各系统数据的变化,并为此提供决策依据。

    

    然而,这套系统厉害之处不仅仅只停留在这里。

    

    据钱波透露,他们和一应科技是2019年接洽上的,当时一应科技用的是一些封闭厂商的网关+传感器,要知道,传感器不能直接上网,必须通过物联网网关来承载,由于最初UCloud还没有边缘网关的产品,一应科技就只是把数据以“云云对接”的方式连接到UCloud的IoT Core平台上,但是这样就会有一个数据采集质量下降的问题,因为“云云对接”的意思就是从原来那些封闭厂商的设备云再转到UCloud的IoT Core平台上,它的数据并不是最原始的,往往是经过汇聚、采样,或者是一些加工形成的。

    

    言下之意,数据的核心价值是有损失的。

    

    在2020年5月,UCloud终于为开发者们带来了UIoT Edge边缘网关软件系统,加速打通了物联网最后一公里。作为UCloud物联网通信云平台在边缘端的延伸,UIoT Edge 边缘网关赋予了B端用户在网关设备上扩展边缘计算的能力。

    

    这样一来,用户就可以将UIoT Edge运行系统直接安装到符合要求的X86、ARM硬件网关。该系统实现了子设备数据的采集、解析、清洗、加工、缓存,本地场景的实时控制与联动。

    

    也由此,一应科技在这套方案的灵活性和成本控制方面,就有了更多的抓手。

    

    智慧社区走向:设备更新换代加速、散兵游勇不再主流

    

    从UCloud与一应科技的合作上看得出来,当智慧城市概念重度落地,走向社区、政务、工业等场景时,解决具体业务问题是绕不开的路径。

    

    云厂商、物联网厂商都是如此。

    

    牢牢把控数据生产质量、做好网络优化、协议规划、设备集中分布,以及更关注人的体验,科技公司+物业公司都有着深重的责任。

    

    尽管有厂商闭门造血,有厂商背靠央企,有厂商追求小而美,有厂商抢抓生态,有厂商追求技术突破……也有因为难度太大而让有志于改善社区条件的企业打起了退堂鼓。

    

    但总的趋势是: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1595921182624261.jpg

    随着新基建加持,以及基层治理的需求日益提升,好的智慧社区范本即将出现,家庭走向智能、社区拥抱科技是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必然归途。没有谁可以单打独斗,单打独斗的行业永远是处在“落后”的状态。

    

    只有科技手段与物业基因的结合,行业上下结成统一战线,才能让孤岛式建设成为历史,智慧社区的产业爆发,也就不远了。


深圳市智慧城市产业协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6
电话:+86-0755-88309165 传真:+86-0755-88309166 邮箱:ssciamsc@163.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6025号英龙大厦4楼
备案号:粤ICP备160406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