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深圳市智慧城市产业协会
深圳市智慧城市产业协会
最新公告:
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数字深圳蓝图愈发清晰赋能数字经济,共创智慧未来 | 第12届中国智慧城市高峰会在深圳举行2023第12届中国智慧城市高峰会即将开幕2023世界数字城市大会向您发出邀请!关于征集智慧城市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的通知
当前位置:深圳市智慧城市产业协会 » 行业要闻 » 探讨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十年奋进之路

热门文章

最新发布

行业要闻

探讨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十年奋进之路

时间:2022-10-17 10:01 浏览:1323 来源:
摘要: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城市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与核心引擎。作为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智慧城市从初始阶段的分散建设,经过试点阶段的国家统筹,到爆发阶段的系统整合,再到全面转型阶段的深度融合,建设数量快速增加,服务内容愈发广泛,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建设成效显著提升。

1665972403248815.png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城市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与核心引擎。作为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智慧城市从初始阶段的分散建设,经过试点阶段的国家统筹,到爆发阶段的系统整合,再到全面转型阶段的深度融合,建设数量快速增加,服务内容愈发广泛,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建设成效显著提升。


  十年来,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从试点示范到百花齐放,建设范围从部门信息化到城市全面数字化,在推动服务资源普惠均等、提高现代化治理水平、创新经济发展形态、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现阶段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核心载体。


  一、国家开展试点,以局部效率提升为目标的智慧城市建设逐步规范


  自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远景和“智慧城市”概念,中国开始了智慧城市领域的探索。初始阶段,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以各部门、各地方独立建设为主,电子政务先行,以行业应用数字化、网络化为驱动,重点引入无线通信、光纤宽带、GIS、遥感等技术,实现单个系统信息化,整体建设相对分散与无序。随着RFID、LTE网络、云计算等概念的引入,ICT设备商、集成商等开始广泛布局,国家也启动试点建设,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中全面应用,城市数字化进程加快,中国智慧城市进入以新兴技术为驱动的新阶段(2012—2014年)。


  (一)试点建设,信息化的步伐加快


  2012年,住建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于2013—2014年相继发布三批试点工程,此外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分别推动智慧城市领域不同细分类型的试点工作,逐步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基于当时数字设备尚未普及的现实,智慧城市建设更多的是信息化提升,依托点状分布的方式,加速信息生产要素流动,从而提高局部工作效率,参与主体更多的是信息设备企业。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势头良好,累计建设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90个、其他各类相关试点340个,在提升社会管理、加强公共服务、提升产业结构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不少城市的经济社会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良好抓手和持续动力。

1665971889783142.jpg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整理


  (二)部际协调,规范统筹推进建设


  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智慧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要求科学制定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切实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共享力度、积极运用新技术新业态、着力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和能力建设、完善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智慧城市建设进入统一理念下的规范推动阶段。同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多个相关部门成立了“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工作组”,各部门开始协同指导地方智慧城市建设,形成了国家层面跨部门统筹协调和沟通配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管理的高度。


  二、国家战略推进,以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分割为核心的新型智慧城市蓬勃发展


  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完善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统筹国家政策与标准体系,以评价工作为抓手,积极引导地方建设工作,推动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运营,持续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国内互联网企业、运营商、软件商、集成商等则着力构建生态,推动NB-IoT、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打造系统纵横联动、职能共享的城市大脑。随着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从参与主体缺位、偏重硬件建设向导向纠偏、标准完善转化,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以数据为驱动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阶段(2015-2020)。


  (一)政策频出,战略地位愈发凸显


  保障机制逐步完善。2015 年底,中央网信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正式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概念,并推动深圳、福州和嘉兴三地进行试点,开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篇章;2015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提出智慧城市应该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分割,指明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和方向;同年,25个部门司局级层面的协调工作组升级为由部级领导同志担任工作组成员的协调工作机制,并更名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央网信办共同担任组长单位,明确了各部门年度重点工作分工方案,进一步加强重大事项、重点工作部际协商,强化各部门政策发布的衔接与协调,为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规范引导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障。


  建设方向愈发明晰。2016年2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要求推进城市智慧管理;2016年3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以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利化、社会治理精细化为重点,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建设一批新型示范型智慧城市”;2016年12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国家标准《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发布实施,确定了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标准。


  重要性更加凸显。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对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作出了战略部署;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实施新型智慧城市行动,要求完善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和感知系统,打通社区末端、织密数据网格,整合卫生健康、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交通运输等领域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支撑城市健康高效运行和突发事件快速智能响应。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逐步成为国家落实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以及强化顶层设计的重要战略抉择。


  (二)试点扩大,建设规模大幅增长


  智慧城市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增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城市群)78个、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26个、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25个、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应用试点24个、智慧教育示范区18个、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113个,并逐步向区县及乡村下沉。以主管部门对试点城市创建工作进行评估的形式,形成倒逼机制,强化以评促建,充分调动各方建设积极性,带动智慧城市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底,各类智慧城市相关试点数量已累计达914个,智慧城市产业规模达2962.8亿元。

1665971926866502.jpg

图1:2012—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相关试点累计数量分布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整理

1665971941286143.png

图2 2018-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规模与增长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三)基础支撑,数字底座持续完善


  感知互联、集约共享的城市数字底座持续完善,充分利用“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现有资源,推动升级改造和补点建设,实现感知设施的共建共享;实现物联感知技术对邮电通信、能源供给、给排水、道路交通、环境卫生、防灾设施等重要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监测,以及城市部件的统筹建设、统一运维和集中管理;网络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优化,IPv6、5G、千兆城市建设取得丰富成果;通过统筹共建、应用牵引、能力演进等方式,融合基础设施取得协同发展;政务云作为政务数字化、智慧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城市运营中心、城市综合运行管理中心、城市算力枢纽、城市大数据中心等加快落地,城市数字化综合管理与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包含城市骨干网安全应急防护体系、同城备份数据中心、IT资源运维管理平台、密码保障能力等在内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1665971959674070.png

图3 2018-2020年中国政务云市场规模与增长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四)平台赋能,城市大脑备受青睐


  随着“数字中国”战略的实施,作为城市数据引擎的“城市大脑”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与创新,城市大脑在“数字治堵”“数字治城”“数字治疫”“数字产业”等实践中持续发力,积极为智慧城市赋能,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选择。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5G、云计算、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的支撑下,城市大脑以城市信息交互和快速智能反应功能建设为重点,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加速城市功能优化。随着“城市大脑”的市场接受度和认可度逐步提高,城市大脑需求持续被挖掘,成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指南和重要抓手。

1665971977557742.jpg

图4:2018-2020年中国城市大脑市场规模与增长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五)创新驱动,城市转型成效喜人


  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物联网、5G、BIM/CIM、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多项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家居、公共设施建设、交通、医疗、教育、政务、城管、社区、园区等城市运行的各个领域。


  数据要素价值逐步凸显。数据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多地积极探索,着力推动数据资源价值释放。2021年广东省推动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并在全国率先启动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江苏、上海、浙江、山东等省市相继跟进。广州创新性设置首席数据执行官,聚焦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数据治理、数据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全面提升数据资源在数字政府建设中的核心驱动作用。上海组建数据集团公司,以期与上海大数据中心、上海数据交易所联动,不断壮大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拉动力量。


  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取得有效进展,一件事一次办、最多跑一次、政策及服务信息推送等广泛推行。服务渠道不断拓展并实现便捷化、泛在化,线上线下(300959)有效融合,推动政务服务掌上办、高频事项指尖办、一窗通办、全程通办、就近能办、异地可办等,实现重点领域事项全覆盖。涉企服务优质化、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等深入推进,物流、人才流、资金流、供需对接等对中小企业的赋能作用逐步强化,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成部门协同数字化办公体系,“互联网+监管”体系不断优化。


  城市治理数字化深入推进。依托“一张图”建设,城市规划建设数字化持续推进,城市运行监测平台逐步完善。智慧公检法、协同办案、数字法治等项目纷纷落地,民主法治建设数字化迈上新台阶。智慧城管、智慧社区、智慧市监、智慧应急、智慧环保等细分领域的应用场景加快开放,数字技术与应用场景融合及创新应用持续深化,推动执法勤务模式创新,数字化工作体系逐步完善,有效推动网格化、精细化管理与基层减负。扩大数字工具在经济监测运行分析、趋势研判、政策制定、五链融合等领域的应用,经济调节数字化取得长足进展。


  民生服务与产业发展数字化成果丰硕。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民生服务一码通城、企业服务一站直通等综合服务网站/APP广泛应用,智慧校园、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在线课堂等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就业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就业预警预测、电子社保卡等人社类应用持续推广,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例、远程诊疗等智慧医疗形式加快普及,智慧停车、智慧交通管理、一站式公交出行等渐成常态,智慧文旅、智慧养老、智慧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加快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已成广泛共识,数据运营备受关注,融合产业加快发展,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韧性彰显,新技术加快落地,科技小镇、人工智能岛、智慧谷、数字谷、低碳园区等数字园区建设大范围铺开。


  (六)以评促建,数字建设注重实效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现代城市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重塑城市发展新优势、抢占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也是城市发展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手段,经过多年的持续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得力抓手与现实选择。加快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各地秉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集约共享等理念,着力突破数据融合难、业务协同难、应急联动难等痛点问题,着重发挥优势、体现特色,以提升实效为导向积极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三、全面转型升级,以数字与城市全面深度融合为特征的城市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


  随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深入实施,新基建的持续推进,以及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依托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各条线系统数据从被动共享转向主动共享,更加强调系统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联动,更加强调跨域、跨部门数据的流动,更加强调业务部门之间的协同和联动指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进入以数字孪生为驱动的变革重构阶段(2021年至今)。


  (一)系统部署,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


  上海、深圳、杭州等引领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地区相继出台“城市数字化转型”专项部署,标志着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城市全面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在此阶段,智慧城市建设具有三个典型特征:一是突出系统性。坚持整体视角、系统思想,推动城市各个领域的同步协调、互为促进式数字化转型,上海的“全面数字化转型”、深圳的“数字化整体转型”、杭州的“数字变革、数字化改革”等理念,均体现了多领域协同、齐头并进的思想。二是强调重塑与变革。智慧城市建设更加强调经济社会运行各个领域的流程再造、规则重构、组织重塑等非技术赋能。三是凸显数据要素价值。挖掘数据要素价值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方向,智慧城市建设更加强调“整体政府”服务理念,重点布局“数字经济”,致力于加快数据全面交易流通、促进数据要素价值全面释放、推动数据全方位赋能。


  (二)城乡融合,城市管理服务升级


  2022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要求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新时期,统筹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协同优化城乡公共服务成为发展重点。随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进一步深化,城市数据整合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快推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不断完善,以数字孪生驱动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发展主旋律。


  中国智慧城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总体来说经验有三:


  (一)政民协同,强化需求驱动。从局部探索到全面转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施行“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模式,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已经从由外部督促推进转变为由需求导向的务实推进,也成为各地根据市民需求、城市需要进行深化发展的自发行动,铸就智慧城市建设的不竭动力。


  (二)政策引导,多重要素保障。国家层面,不断完善智慧城市的支持政策、绩效管理、发展评价、标准规范体系等,为统筹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方向性指导与技术性规范;地方层面,推进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一体化、协同化,积极制定规划、实施方案与工作计划,并配套相关政策与资源保障,保障各项规划、方案的落地落实。


  (三)规划先行,重视顶层设计。从城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全局出发,通盘考量城市发展战略、发展基础、发展需求,进行统一规划,系统梳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各种促进因素和限制因素,进行一体化总体架构设计,重视规划的实施,确保建设的规范性和有序性。


  回望过去,智慧城市建设披荆斩棘,在探索中逐渐明晰方向,在前进中不断丰富内涵,在实践中持续积累经验,在推进中坚持开拓创新;展望未来,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战略深入实施,数字与城市深化融合,新基建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数字创新应用加快落地,数字孪生技术不断成熟,智慧城市必将大放异彩,让我们拭目以待。


深圳市智慧城市产业协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6
电话:+86-0755-88309165 传真:+86-0755-88309166 邮箱:ssciamsc@163.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6025号英龙大厦4楼
备案号:粤ICP备16040645号-1